科技日報記者 王禹涵
近日,第九期中科創星硬科技冠軍企業創業營(以下簡稱“冠軍營”)結業典禮現場,學員代表、杭州洛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馮寧寧握著手中的結業證書感慨地說:“曾經我們為技術轉化四處碰壁。如今B輪融資到位,我們的產品已然進入陜西頭部車企供應鏈。”
作為國內首家專注于硬科技領域的早期投資機構,中科創星科技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創星”)構建起集“研究機構+早期投資+創業平臺+投后服務”于一體的全生命周期科創生態,助力硬科技創業者從實驗室走向產業一線,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市場硬通貨”。
從“資本輸血”到“生態造血”
“2019年,團隊研發的激光雷達集成方案因成本過高、定位模糊陷入發展困境。知曉團隊情況后,中科創星便領投天使輪,并邀請我加入冠軍營。”馮寧寧回憶道,冠軍營導師在“營銷與銷售”課程上拆解的“技術—成本—場景”平衡法則,讓他和團隊找到了突破口。隨即,團隊將市場方向調整為新能源汽車配件,從而順利融入陜西正在打造的全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新高地”。
“科研人員創業常會陷入無資源、無經驗、無市場的‘三無’困境。”中科創星創始合伙人米磊在2015年創立冠軍營時,目睹了不少科研團隊的迷茫。這些科研團隊往往手握國際領先技術,卻在產品定義、供應鏈搭建、融資談判等環節屢屢碰壁。
中科創星構建起了一個獨特的生態閉環。在前端,該企業設立總規模超120億元的北京硬科技系列、秦創原硬科技系列等基金,聚焦光電子、人工智能等八大戰略賽道,累計投資500余家早期硬科技企業。在中端,該企業打造冠軍營,將投資實戰轉化為系統化培訓,解決科研人員創業的核心痛點。在后端,該企業成立起科技服務公司,提供政策對接、市場拓展、人才獵聘等全鏈條服務。
為搭建適合硬科技創新的“雨林生態”,中科創星不僅通過投資幫助創業企業解決資金問題,更以投后服務助力企業實現創新突破。“變‘資本輸血’為‘生態造血’,正是我們區別于傳統投資機構的核心優勢。”米磊說。
“三維賦能”跨越成果轉化“死亡谷”
“我們曾以為技術領先就等于市場領先。直到冠軍營課程讓我學到了‘技術要為客戶創造價值’。”合肥瀚海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王天道出了不少技術型創業者的共性認知誤區。
在中科創星冠軍營學員的親身經歷,正是中科創星從知識系統、經濟系統、社會系統開展“三維賦能”的生動注腳。
知識系統重在思維指引和科技創新突破。中科創星創始人李浩發現,科研創業者容易陷入“唯技術論”,追求“大而全”的產品和極致參數。對此,冠軍營課程引導學員建立“技術洞察+社會需求”雙向思維,來增強其在商業領域欠缺的客戶響應、市場了解等多維度認知。
經濟系統致力于構建商業閉環邏輯。李浩表示,冠軍營用10年構建的全周期生態,本質是讓自己成為“資源配置者”角色:幫企業找資金,更幫其定戰略、找場景、建網絡。
社會系統則重點關注產業生態協同。在冠軍營中,馮寧寧找到上下游的合作伙伴:“我們做激光雷達,他們做硅光子封裝,技術正好互補,我們聯合開發的車載傳感模塊已推進測試。”
結業典禮上,第九期冠軍營“副班長”、西安數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濤表示:“硬科技創業是長跑,需要技術深度與產業溫度相結合。”